如何让孤僻不合群的孩子在集体活动中放松下来
来源:www.mlxbs.com 发布时间:2020/4/8 11:26:05
孩子在集体活动中的表现也是家长们讨论的高频话题了,之前有朋友问孩子就是不肯跟同学们一起上篮球课,一进体育馆就哭怎么办,关键是孩子抗拒集体活动的状态已经持续了两个月,不管她用尽了多少办法,都不能真正解决问题,孩子只接受自己练习。
学习社交技能跟其他孩子相处,是每一个小孩子必须学习的,也是最复杂的技能之一。
当孩子在群体环境中感到压力和焦虑的时候,由于还不知道如何管理自己的压力和焦虑的情绪,所以他们会更容易在集体活动中作出拒绝或者不妥当的行为,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会给孩子在社交场合上带来很多困难,也给父母带来压力。
孩子不合群的当下,我们可以做的事情
很多时候,孩子不合群的问题是在当下被激发的。而当真的遇到了孩子不合群的问题,你才会深刻明白这种心情有多焦虑和磨人,也在那一刻你才明白,自己可能在孩子社交力方面的引导并不足够。
第一步: 保持社交场合的密切观察
目的:了解孩子面临的挑战是什么
一定要明确一点,孩子不能融入集体,一定是有压力和焦虑,但是每个孩子的压力和焦虑源头都不一样,我们不能主观代入,一定要观察,观察看孩子在哪些具体的环节没有办法正常表现。
例如孩子参加暑假兴趣班表现得很不耐烦,一到集体活动他就自己一个人走到角落里做事情,老师去询问他为什么不融入集体,孩子说,“太吵了,他们为什么那么吵”。当孩子这么说的时候,实际上是因为集体环境的噪音,让孩子不愿意加入这个状态,这个就是孩子的压力源。
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够明确自己不喜欢的环境因素是什么,但是可以影响孩子的因素却很多。
第二步:接纳孩子的消极感受
目的:让孩子感受真实的支持
接纳感受是最基础的一步,但也是最难持久做好的一步。很多时候我们可能都试过,比如当孩子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的时候,我们会说“我也不勉强你去参加,你想参加了就去参加吧”,或者当孩子表现不好的时候,我们也可能会说“我知道你有压力,你来这里坐坐,我陪你”,但是我们可能沮丧的点在于,明明做了那么多,但是孩子的行为却没有很大的改善,为什么呢?
这里恰恰是因为我们把接纳加了太多的期待,也让这个接纳变成了潜在的压力。
真正的接纳是什么呢?是只承认我接受和理解你的感受,只给你提供支持,哪怕你始终无法改变,但我仍然愿意每一次都陪你一起面对。我不会因为你100次拒绝融入集体而忐忑不安、压抑难受,我也不会因为你每次活动表现不好而暴躁尴尬,恨铁不成钢。
我们就是要接受并接纳孩子在集体环境中的不适应,哪怕孩子第101次不愿意融入集体,也能做到跟孩子平起平坐,把胳膊搭在孩子肩膀上,用正常平和的语气说:“你不知道跟谁一起玩就跟我待在一起,我们一定会找到合适的朋友的。”
只有不带任何目的、不含着隐藏焦虑的支持,才是真实的,这个才是关键帮助孩子释放内心压力和焦虑的安全堡垒。
第三步:制定后备计划
目的:以防事情变得棘手
孩子的压力和焦虑不一定任何时候都能够稳定克服,所以备好一个后备计划也很有用,以防事情变得棘手。
例如,如果你注意到你的孩子在团体活动中变得沮丧或开始暴躁,你可以介入让孩子放松下来,或带他出去休息几分钟,然后再指导他如何重新加入。如果情况加剧,那么提前做好预案,比如带孩子换一个环境、或者暂缓上课计划等,都有利于帮助孩子重新调整自己的状况。
平时生活中,如何教孩子跟其他人玩
不要试图在孩子已经拒绝融入集体环境时,去用力教孩子如何融入集体,这只会造成反效果。所以针对孩子无法融入集体这件事情,一定要补习孩子的社交能力,但是这个补习,一定是放在孩子平时的生活中,换一个场景、换一个环境,让孩子可以更轻松的明白自己可以如何得到支持和帮忙。
第一步:确定孩子要学习的社交技能
目的:针对性的指导孩子可以如何做
这其实是环环相扣的,为什么我们要清楚了解孩子的压力源,恰恰是因为只有如此我们才知道要不要指导孩子掌握,以及如何引导孩子去学习和积累这些技能。
压力源不应该是模糊的,我们得抓到细节,比如“因为孩子害怕场馆的声音,所以不想参加集体”,“因为孩子害怕别人的目光,所以不想参加集体”,“因为孩子不知道如何回应老师的提问,所以不想参加集体”,这些都是细节。
第二步:提前做好准备,制定策略目的:缓解孩子的压力和焦虑
针对孩子的不同压力和焦虑,我们可以提前帮助孩子制定一些缓解压力和焦虑的策略。
在孩子不合群这件事情上,还有一个问题很关键,就是我们能否接受孩子跟我们想象中的不一样?
我们可能希望孩子能够合群,跟每个小朋友都相处得很好,但是现实摆在眼前,孩子就是紧张、忐忑、不愿意跟别人玩。
事实上,也许当我们表达对孩子支持的时候,我们内心仍然没有放弃这个渴望,让孩子变得更外向、更开放、这样子他们肯定会更成功。
世界上没有什么能力是不需要通过大量的试错来积累的,孩子经历的忐忑不安,也是孩子需要去面对的挑战,我们可以成为孩子内心的助燃器,但是我们不可能代替孩子点火。
当我们带着孩子去体验那份内心的没准备好,去面对那份内心的没准备,然后一直陪伴孩子直到他有力量去跨过这个坎的时候,我们才能真正让孩子内心燃起那个勇气的火焰,才能真正地保护孩子的一生。
还有很多跟集体活动相关的咨询就不一一说出来了,但里面的核心议题是,孩子不合群,孩子的行为变得让人手足无措了。
今天的文章就想跟大家聊一些实战性的策略和技巧,教大家如何让孩子在集体活动中放松下来。
学习社交技能跟其他孩子相处,是每一个小孩子必须学习的,也是最复杂的技能之一。
当孩子在群体环境中感到压力和焦虑的时候,由于还不知道如何管理自己的压力和焦虑的情绪,所以他们会更容易在集体活动中作出拒绝或者不妥当的行为,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会给孩子在社交场合上带来很多困难,也给父母带来压力。
孩子不合群的当下,我们可以做的事情
很多时候,孩子不合群的问题是在当下被激发的。而当真的遇到了孩子不合群的问题,你才会深刻明白这种心情有多焦虑和磨人,也在那一刻你才明白,自己可能在孩子社交力方面的引导并不足够。
第一步: 保持社交场合的密切观察
目的:了解孩子面临的挑战是什么
一定要明确一点,孩子不能融入集体,一定是有压力和焦虑,但是每个孩子的压力和焦虑源头都不一样,我们不能主观代入,一定要观察,观察看孩子在哪些具体的环节没有办法正常表现。
例如孩子参加暑假兴趣班表现得很不耐烦,一到集体活动他就自己一个人走到角落里做事情,老师去询问他为什么不融入集体,孩子说,“太吵了,他们为什么那么吵”。当孩子这么说的时候,实际上是因为集体环境的噪音,让孩子不愿意加入这个状态,这个就是孩子的压力源。
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够明确自己不喜欢的环境因素是什么,但是可以影响孩子的因素却很多。
第二步:接纳孩子的消极感受
目的:让孩子感受真实的支持
接纳感受是最基础的一步,但也是最难持久做好的一步。很多时候我们可能都试过,比如当孩子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的时候,我们会说“我也不勉强你去参加,你想参加了就去参加吧”,或者当孩子表现不好的时候,我们也可能会说“我知道你有压力,你来这里坐坐,我陪你”,但是我们可能沮丧的点在于,明明做了那么多,但是孩子的行为却没有很大的改善,为什么呢?
这里恰恰是因为我们把接纳加了太多的期待,也让这个接纳变成了潜在的压力。
真正的接纳是什么呢?是只承认我接受和理解你的感受,只给你提供支持,哪怕你始终无法改变,但我仍然愿意每一次都陪你一起面对。我不会因为你100次拒绝融入集体而忐忑不安、压抑难受,我也不会因为你每次活动表现不好而暴躁尴尬,恨铁不成钢。
我们就是要接受并接纳孩子在集体环境中的不适应,哪怕孩子第101次不愿意融入集体,也能做到跟孩子平起平坐,把胳膊搭在孩子肩膀上,用正常平和的语气说:“你不知道跟谁一起玩就跟我待在一起,我们一定会找到合适的朋友的。”
只有不带任何目的、不含着隐藏焦虑的支持,才是真实的,这个才是关键帮助孩子释放内心压力和焦虑的安全堡垒。
第三步:制定后备计划
目的:以防事情变得棘手
孩子的压力和焦虑不一定任何时候都能够稳定克服,所以备好一个后备计划也很有用,以防事情变得棘手。
例如,如果你注意到你的孩子在团体活动中变得沮丧或开始暴躁,你可以介入让孩子放松下来,或带他出去休息几分钟,然后再指导他如何重新加入。如果情况加剧,那么提前做好预案,比如带孩子换一个环境、或者暂缓上课计划等,都有利于帮助孩子重新调整自己的状况。
平时生活中,如何教孩子跟其他人玩
不要试图在孩子已经拒绝融入集体环境时,去用力教孩子如何融入集体,这只会造成反效果。所以针对孩子无法融入集体这件事情,一定要补习孩子的社交能力,但是这个补习,一定是放在孩子平时的生活中,换一个场景、换一个环境,让孩子可以更轻松的明白自己可以如何得到支持和帮忙。
第一步:确定孩子要学习的社交技能
目的:针对性的指导孩子可以如何做
这其实是环环相扣的,为什么我们要清楚了解孩子的压力源,恰恰是因为只有如此我们才知道要不要指导孩子掌握,以及如何引导孩子去学习和积累这些技能。
压力源不应该是模糊的,我们得抓到细节,比如“因为孩子害怕场馆的声音,所以不想参加集体”,“因为孩子害怕别人的目光,所以不想参加集体”,“因为孩子不知道如何回应老师的提问,所以不想参加集体”,这些都是细节。
第二步:提前做好准备,制定策略目的:缓解孩子的压力和焦虑
针对孩子的不同压力和焦虑,我们可以提前帮助孩子制定一些缓解压力和焦虑的策略。
在孩子不合群这件事情上,还有一个问题很关键,就是我们能否接受孩子跟我们想象中的不一样?
我们可能希望孩子能够合群,跟每个小朋友都相处得很好,但是现实摆在眼前,孩子就是紧张、忐忑、不愿意跟别人玩。
事实上,也许当我们表达对孩子支持的时候,我们内心仍然没有放弃这个渴望,让孩子变得更外向、更开放、这样子他们肯定会更成功。
世界上没有什么能力是不需要通过大量的试错来积累的,孩子经历的忐忑不安,也是孩子需要去面对的挑战,我们可以成为孩子内心的助燃器,但是我们不可能代替孩子点火。
当我们带着孩子去体验那份内心的没准备好,去面对那份内心的没准备,然后一直陪伴孩子直到他有力量去跨过这个坎的时候,我们才能真正让孩子内心燃起那个勇气的火焰,才能真正地保护孩子的一生。
上一条:
当前中国玩具消费水平仍较低,未来发展空间广阔。
下一条:
不要让无条件的爱成为内疚